报告人: 范智勇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报告时间:2023年8月28日10:30
报告地点:科研楼一楼报告厅
联系人: 魏迪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和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科大智能传感器与环境技术中心创始主任,香港科大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任,香港科大材料表征中心副主任,美国光学会会士(FOSA),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IEEE高级会员,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半导体旗舰期刊《半导体学报》副主编。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本科和硕士,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材料科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获得多项奖项,包括加州大学BSAC杰出研究报告奖,香港科技大学工院杰出青年奖,杰出研究奖及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奖及创新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中国半导体十大进展,2022腾讯科学探索奖,2022首届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等。研究兴趣集中在微纳电子及光电子器件,仿生器件。迄今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顶级期刊发表了~230篇学术论文,引用次数~27,000,H指数86,为科睿唯安全球高引作者,另有中国及美国专利30多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家。
摘要
大自然亿万年的演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机体里的各种各样的微纳结构组成了不同功用的器官。其中的各种感知器官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适应能力。而很多感知器官的设计能很好地启发人类设计和制造高效的功能性器件。本报告将总结本课题组过去多年利用三维微纳模板组装集成各种纳米线仿生光电检测器件和高效发光器件。其中包括半球形仿生视网膜及球形仿生电子眼,以及球形发光二极管(LED)等器件。仿生视网膜利用了超高密度的光电纳米线阵列。纳米线可以仿生人眼中的视觉感知细胞。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构筑纳米线,仿生视网膜可以感知可见光,也可以探测中红外线,具有一定的夜视功能。球形LED使用了一种新型的钙钛矿量子线材料。量子限域效应导致其具有高荧光效率。特殊的器件制备工艺可以实现大面积(4英寸晶圆尺寸)LED器件以及特殊的三维器件的制备。最后,本报告还将简单介绍纳米结构的化学传感器以及高性能的智能仿生电子鼻(E-nose)系统。通过结合半导体纳米管传感器阵列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多种气体的识别。这种传感器系统可以满足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和智能城市中分布式环境监控的迫切需求,未来也可以用于移动与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