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所况简介 机构设置 支撑平台 研究生教育 全国科普基地 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人才招聘
人才队伍
资深研究员
研究员
青年研究员
副研究员
兼职研究员
现在位置: 首页 > 人才队伍 >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骆健俊 副研究员

骆健俊,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暨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4月入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纳能源器件与自驱动智能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引2500余次,H因子31google scholar)。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包括Nature Food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多个高水平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担任Electronics期刊Guest Editor

查看详细>>

竭洋 副研究员
竭洋,副研究员,20181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82-2022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8月博士后出站后留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职位。目前主要从事摩擦纳米发电机设计及其在纳米能源和自驱动传感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探究传感界面与摩擦电子学理论。

查看详细>>

张之 副研究员
张之,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历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微纳能源与传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晶体薄膜制备、半导体界面的摩擦伏特效应、半导体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新型摩擦电子器件及多源能量采集器件。

查看详细>>

李万鹏 副研究员
李万鹏,副研究员,2018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21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219-20238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超时空分辨电子显微中心(TRACE)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9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快透射电子显微学以及透射电子显微学表征。

查看详细>>

许子颉 副研究员
许子颉,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副研究员。2021年获得厦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21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助理研究员/特别研究助理,合作导师王中林院士。现主要研究方向聚焦智能流体力学传感系统/柔性功能材料/柔性自驱动电子系统。第70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作为负责人带队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客中国柔性电子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国家级金奖荣誉。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库,任多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至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Nano Ener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过千。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基金项目,多项专利技术完成产业转化。同时担任Sensors期刊Guest Editor,多所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科普活动导师等学术兼职。

查看详细>>

李宁 副研究员
李宁,副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导师为王玉教授。2018年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江雷院士。同年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博士后计划,期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2020年至2023,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加科技部“变革性技术”重点专项1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获得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查看详细>>

共2页  首页上一页12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Copyright 2024   京ICP备1702627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1028号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杨雁东一路8号院 邮编: 1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