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副研究员 |
|
|
|
于爱芳 副研究员 |
于爱芳,女,于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晶体表面高激光损伤阈值增透膜的研制工作,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低工作的电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查看详细>>
|
|
李丁 副研究员 |
李丁,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6月至2014年06月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德国莱布尼茨联合会费迪南德布劳恩研究所(Ferdinand-Braun-Institut, Leibniz-Institut für H?chstfrequenztechnik (FBH), Germany)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8月至今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主要从事GaN基半导体激光器器件生长以及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
查看详细>>
|
|
赵志浩 副研究员 |
赵志浩,男,副研究员,2013年获天津大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天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至2021年在中山大学材料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6月入职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及材料优化、压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应用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引用1000余次,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Energy、Acta Materialia、ACS Nano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查看详细>>
|
|
曹南颖 副研究员 |
曹南颖,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2017年12月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工作。在博士期间,于全球领先的明尼苏达大学颗粒实验室(PTL)以及过滤研究中心(CFR)从事空气中纳米颗粒(气溶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包括纳米颗粒的扩散带电、在线表面积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研发等一系列原创性研究。
查看详细>>
|
|
孟建平 副研究员 |
孟建平,副研究员,2017年1月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纳米异质结的构建和应用、生物传感器、光传感器方面的工作。
查看详细>>
|
|
骆健俊 副研究员 |
骆健俊,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暨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4月入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纳能源器件与自驱动智能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引2500余次,H因子31(google scholar)。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包括Nature Food、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多个高水平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担任Electronics期刊Guest Editor。
查看详细>>
|
|
竭洋 副研究员 |
竭洋,副研究员,2018年1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2月-2022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8月博士后出站后留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职位。目前主要从事摩擦纳米发电机设计及其在纳米能源和自驱动传感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探究传感界面与摩擦电子学理论。
查看详细>>
|
|
张之 副研究员 |
张之,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历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微纳能源与传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晶体薄膜制备、半导体界面的摩擦伏特效应、半导体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新型摩擦电子器件及多源能量采集器件。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