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员 |
|
 |
 |
翟俊宜 研究员 |
翟俊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2004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与美国弗吉利亚理工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压电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外延功能氧化物生长和表征、新型多功能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查看详细>>
|
 |
潘曹峰 研究员 |
潘曹峰,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2005、2010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博士学位,2011与2012年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后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建立压电电子学实验室。主要从事低维压电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及人工触觉研究。
查看详细>>
|
 |
杨亚 研究员 |
杨亚,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纳能源与传感研究室主任。担任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纳米能源所纳米材料表征平台主任,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在微纳能源与传感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研究成果。
查看详细>>
|
 |
胡卫国 研究员 |
胡卫国,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其后任日本三重大学(Mie Univ.)、神户大学(Kobe Univ.)、东北大学(Tohoku Univ.)博士后和助理教授。目前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外延、压电(光)电子器件研制和模拟、以及新能源器件。迄今为止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IEDM等40多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
查看详细>>
|
 |
王志伟 研究员 |
王志伟,男,研究员。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后,曾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托雷多大学等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原子团簇的三维结构及动力学、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缺陷结构与光伏转化效率的关联以及定量电子显微学表征方法的发展。已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授中国发明专利两项。
查看详细>>
|
 |
任凯亮 研究员 |
任凯亮,男,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2009-2014,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博士后及助理研究科学家等工作。从201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他在压电聚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布莱叶盲文驱动器,基于压电聚合物的能量收获器件,基于MEMS的红外以及生物传感器,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传感器等。
查看详细>>
|
 |
李舟 研究员 |
李舟研究员,博导,国家杰青,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委会委员、中国生命电子学会青年副主任委员,纳米能源所生物与环境平台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能源教研室主任。李舟研究员主要从事植入/穿戴电子医疗器件、自驱动医疗器件、生物传感器、可降解医疗器件、细胞生物力学的研究。
查看详细>>
|
 |
朱光 研究员 |
朱光,男,博士生导师。于2013年5月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机械能-电能转换材料和机制的应用基础研究。
查看详细>>
|
|
|
|
|